一、概況
我國風能資源豐富,可開發(fā)利用的風能儲量約10億kW,其中,陸地上風能儲量約2.53億kW(陸地上離地10m高度資料計算),海上可開發(fā)和利用的風能儲量約7.5億kW,共計10億kW。而2003年底全國電力裝機約5.67億kW。
二、風能資源分布
1、 "三北"(東北、華北、西北)地區(qū)風能豐富帶
包括東北三省、河北、內蒙古、甘肅、青海、西藏和新疆等省/自治區(qū)近200km寬的地帶,風功率密度在200~300W/m2以上,有的可達500W/ m2以上,可開發(fā)利用的風能儲量約2億kW,約占全國可利用儲量的79%。
該地區(qū)風電場地形平坦,交通方便,沒有破壞性風速,是我國連成一片的最大風能資源區(qū),有利于大規(guī)模的開發(fā)風電場。但是,建設風電場時應注意低溫和沙塵暴的影響,有的地方聯(lián)網條件差,應與電網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發(fā)展。
2、東南沿海地區(qū)風能豐富帶
東南沿海受臺灣海峽的影響,每當冷空氣南下到達海峽時,由于狹管效應使風速增大。冬春季的冷空氣、夏秋的臺風,都能影響到沿海及其島嶼,是我國風能最佳豐富區(qū)。我國有海岸線約1800km,島嶼6000多個,這是風能大有開發(fā)利用前景的地區(qū)。
沿海及其島嶼風能豐富帶,年有效風功率密度在200W/m2以上,風功率密度線平行于海岸線,沿海島嶼風功率密度在500W/m2以上,如臺山、平潭、東山、南鹿、大陳、嵊泗、南澳、馬祖、馬公、東沙等,可利用小時數(shù)約在7000~8000小時。這一地區(qū)特別是東南沿海,由海岸向內陸是丘陵連綿,風能豐富地區(qū)僅在距海岸50km之內。
3、內陸局部風能豐富地區(qū)
在兩個風能豐富帶之外,風功率密度一般在100W/m2以下,可利用小時數(shù)3000小時以下。但是在一些地區(qū)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響,風能也較豐富,如鄱陽湖附近較周圍地區(qū)風能就大,湖南衡山、湖北的九宮山、河南的嵩山、山西的五臺山、安徽的黃山、云南太華山等也較平地風能為大。
4、海上風能豐富區(qū)
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,10m高度可利用的風能資源約7億多kW。海上風速高,很少有靜風期,可以有效利用風電機組發(fā)電容量。海水表面粗糙度低,風速隨高度的變化小,可以降低塔架高度。海上風的湍流強度低,沒有復雜地形對氣流的影響,可減少風電機組的疲勞載荷,延長使用壽命。一般估計海上風速比平原沿岸高20%,發(fā)電量增加70%,在陸上設計壽命20年的風電機組在海上可達25年到30年,且距離電力負荷中心很近。隨著海上風電場技術的發(fā)展成熟,經濟上可行,將來必然會成為重要的可持續(xù)能源。
|